说到学生学习的发生,自然会想到学生的练习和作业。老师设计的练习作业的题型一般应该是在学生解题能力范围内,这样学生的学习才可能发生。我以为,学生的练习和作业,尤其是家庭作业,不但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,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,作业练习的难易程度,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质量。如果题型太难,甚至完全超越了学生思考解答的高度,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学生学习的发生和可见了。
我曾经看到过一张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卷,从制卷,到题型设计,整个卷面不难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了。
从作业量上来看,这张作业卷满满的两面,光是计算题就不下五十道,还有形式变化的应用题八道,一个小时能完成这张作业卷,一定得是数学基础优秀的学生了。一般的学生是绝对难以完成的。在此且不计较学生家庭作业时间的规定了。
从题型中看,光是五十多道计算题中,题型就有七八种变化。直接算题,逆向算题,有一个加数和结果,要填其中一个加数;有知道减数和差,要填被减数;有知道被减数和差,要填减数;有算式与数字的大小比较;有算式与未知算式的大小比较;有不完整的加减法算式与未知算式的等式的填写等。
从题型的难度看,光是第一题中就出现了八种题型。其中,有些是基础题,我觉得能很顺利地完成,哪怕有点高度。有种是逆向思维的,有些是发散性思维的,一般的学生完成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,何况还有那么多纷繁的变化。当学生作业时还没将思维定位好在某一种形式上的时候,峰回路转又来了一道更难的题型。不要说学生晕头转向了,就是我这个辅导老师都感到云山雾罩了。我辅导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这个作业,光是这一道题,就从三点三十到四点五十,还没做完,而且是越做越烦,越做越糊涂,以至于后面就只能一顿乱写了。我教孩子是最有耐心的,我都不知所措了,我不知道其他的老师或是家长辅导孩子做这些题的时候,是何种心态。
究其原因,题型太多,题型变化太快,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本无法建立起来,更不要说在此时激励学生学习的发生了。当时正好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,我与她进行了交流,她告诉我,这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商量好的,统一印制的,虽然觉得数量有些多,但这些确实是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难点,一般没有几个学生能做出来,所以就汇总成这份作业,以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考能力。我记得很清楚,我是这样对这位老师说的,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。难点之所以难,是它有一定的高度,不是一般的学生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。那肯定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,思维能力有点儿距离的,才叫难点,所以,作为老师能做的,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,有意识地将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,有效地进行各个击破,然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。如果将所有的难点都制成了一张作业卷,作为一次作业,对于本来就觉得学习困难的同学来说,不就是难上之难,难于上青天了吗?再说,一张综合作业卷就能解决所有教学中遇到的难题,那老师上课还该上什么呢?我给了他一个主意,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,可以是每次上课前的一两分钟里,对一种或两种题型进行口算训练,这样,学生能慢慢地熟悉了这样的题型,慢慢地拥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,慢慢地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了。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思维经验,有了这样的解题体验,他才有可能有兴趣有信心加入到这样的学习中来。我还建议,数学教学我似乎是外行,没有说话的资格,既然你们是商量过的,又觉得有点多,有点难,这就意味着你们工作中有了迷茫,作为年轻老师的你们就可以向老教师咨询一下,这样是不是可行。我们学校的数学王牌老师很多,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数学课教学经验的。他们一定会热情指导你们的。
我不知道一直在强调老师课堂已经讲过很多次了,学生还觉得很难的这位老师是不是听明白了我说这番话的用意,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过请教。只知道,第二天,那个孩子又拿回了一张两面都是满满的习题的作业卷做作业。
家庭作业这么难,学生的学习焉能自主发生!老师为难的可不是学生,更是家长呀。真实的现实又是什么?家长为了孩子的作业能从老师那里得个优等的话,老师教不懂的东西,家长更没有能力教,如果自己能写的,他就干脆自己把答案写出来了。或是家长都解答不出的,就只好求助于度娘,把“作业帮帮”奉为“救命稻草”,一知半解也好,糊里糊涂也罢,一顿抄下来,以应付完成这次作业,这还是负责任的家长。那些托管班里孩子作业的光鲜亮丽,一般的情况下,应该都是托管老师的功劳。不信,老师可以把其中一道题抄下来,把那样的学生叫到身边来试试就知道了。
在这里,我不是一味地说这样的作业就不能这样布置。我只是说,作业的布置一个要适量,难度要适中,一定要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来布置。我的建议是,像这样一些学习内容,老师每次的作业,可将其中的某一项或两项训练作为一次作业,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小很多,作业的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,作业中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的可见,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,又能愉悦老师批阅作业时的心情,此等好事,何乐而不为?即使是这样一张作业卷,老师完全也可以分层布置,一般的同学做哪一些,那些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做哪一些,这样矮子能吃到力所能及的“桃子”,树梢上的“桃子”鲜红诱人,高个子想摘取的,他自然会想办法跳起来去摘取的。这样,所有学生的学习不就能通过这样一份作业卷,普遍地有效地发生了吗?至于教育部规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不留家庭作业的这一点,该另当别论。此文不过是就事论事,对一张家庭作业卷进行反思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