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园小栈网站
公告:关注公众号,每天中午读一篇!😃

到处留心皆语文 简单快乐多收获

作者:性情中人 | 许可协议:

  说到一年级孩子的学习,老师和家长感觉最为头疼和烦恼的就是语文了。对于孩子们来说呢,那自然也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感觉,只是孩子太小,不能言说而已。

  是啊,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是六岁左右。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,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,但由于年龄小,好动、易兴奋、易疲劳,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。加上一年级语文学习内容偏重,既有拼音学习,生字学习,还有课文的朗读和阅读的训练,如果一味地捧着书本教学,孩子未必会有兴趣,未必能学得好。对于一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,我在这里提倡的是到处留心皆语文,简单快乐多收获。

  从前,我也和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一样认为,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除了读就是抄,尤其认为抄的越多,记忆的就越好,学的东西就越多。殊不知,这样的语文学习只能引起孩子学习的疲倦感,厌烦感。这不能埋怨孩子,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征的表现。

  其实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,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尤其对于一年级幼儿更是这样,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。所以说,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来学习语文。

  首先孩子学说话,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。老师应主动和家长沟通,和孩子交流时,应该注意讲究语言的规范,千万不要嗲着声音说话,如说奶奶就奶奶,音要发准,不要发成矮矮;不要故意卷着舌头说话,不要把不该重叠的词重叠,如吃饭就是吃饭,不要说成吃饭饭。还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。这样,孩子就有了语感,有了语流。也就在潜意识里有了用完整句子来表达的意愿和习惯。

  一年级的语文学习,说得实在点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识字量,培养朗读能力,养成热爱朗读的习惯。

  虽然一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,要比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重许多。教材内容多,识字量大,课文也不少,这就得让我们想办法,将孩子的学习过程简单化,兴趣化。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收获知识。

  其实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说到识字,绝对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中。应该到生活中,有意引导孩子在无意中提高识字能力,加强识字量。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到教室外留心汉字收集汉字外,我们还可以与家长沟通,告诉家长,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,能做到看似无心其实是在有心的引导孩子识字。如在等车时,看到街道两旁的门面招牌,这就是最好的教材,老师应该告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认读。不认识的字,直接告诉他。如问孩子那里面是干什么的啊,你看到门面上的招牌没有。这时候,孩子是很有兴趣去读的。到商店购物,你带着孩子,告诉他糖果需要什么品牌的,让他自己去看着商标挑选,这时候,他一定会很用心地在众多的糖果中去挑选的。也就在他看着商标挑糖果的过程中,无意中认识了许多的字;看电视时,电视屏幕上会有频道显示,很简单的几个字,停留的时间又长,如湖南卫视,浙江卫视等,让孩子认读,孩子一下字就能掌握了;有些电视节目的栏目名、电视剧名,孩子也会很感兴趣认读的。而且还会乐此不疲,甚至看到了歌曲或是电视剧中人物语言显示的字幕,也想想方设法去认……这就是生活中的识字。这种识字随意性大,没有任何的负担任何的压力,孩子识字效果好,识字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。

  当然教材中的生字是一定要掌握的。怎样认读教材中的字呢?怎样朗读课文呢?古人言,竹板本姓竹不打书不熟。这里我倒不是说,读书是打出来的,我是说,古人都知道书是读出来的,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,就是这个意思。

  所以我认为,无论一篇什么课文,朗读是很重要的。对于一篇新接触的课文,老师也好,家长也好,都要学会舍得,舍得对孩子放手,舍得让孩子辛辛苦苦地一字一顿地去读。现在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拼音读本,只要拼音入门之后,小孩是绝对有能力自己将一篇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的。老师要告诉家长,在家的时候,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辅导,尤其是对于新接触的课文,家长最好不要先入为主,读给孩子听,或是领着孩子去熟读。不然的话,将会养成孩子朗读时依赖的习惯,也将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。

  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课堂上,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。因为现在的一年级教材都是拼音文字,学生学了拼音之后,学汉字学课文就有了自己尝试朗读的可能性。我们不要低看了孩子,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。他第一遍读不通,没关系,因为他对课文好奇,他会有兴趣去读的。这时候,孩子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:“能认识其中不少的字了,就是最棒的!”;接下来告诉孩子,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字,用铅笔圈出来,借助拼音拼读。这时候拼音不会读没关系,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,也可向老师请教。不管怎样,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认读,哪怕问别人的也行,然后,让他把那个刚认识的字所在的句子读两遍。然后,又让他去读,鼓励他大声读。如果他读得不是很流畅,但字都认识的情况下,老师可以范读了,告诉孩子像老师这样读。孩子就有了模仿的目标。他会很有兴趣朝着这方面努力的。当然这种训练,开始是很辛苦。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去等待,让孩子慢慢地读慢慢地拼,绝对不要着急,等着他就好;同时也需要老师的宽容心,允许孩子有问题,允许孩子读错,不要去责备他,但要及时鼓励他,指正他。

  当孩子能把课文读通又有了读的技巧的时候,他会很有兴趣的去朗读了。这时候千万别打击他朗读的积极性,微笑着欣赏就好。有的孩子这时候也许会沉迷于其中,乃至于手舞足蹈起来,这时候,老师千万不要责备孩子是不专心,以为他在三心二意,其实此时的孩子的身心已经投入到了朗读的境界中,正与课文中的作者共鸣。那些肢体语言,其实就是孩子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最简单的情感体现。这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。

  说到汉字的认识和书写,也是有规律可循的,课堂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就行。比如说汉字,先要将独体字中几种基本笔画扎实地教孩子掌握好,包括笔顺规则,间架结构,然后,几个独体字合起来组字时,孩子书写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
  至于说记忆汉字,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,掌握一些识记汉字的方法。如减笔画加笔画都会变成另一个字,就挺有趣,如“日”加一笔 可变成“白申田由电目旦”等这么多字,学生兴趣就自然来了。还有“青”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 “请情晴清”等,几个独体字合起来又是不同的字 如“日月明”,“千口舌”等,孩子掌握了规律,记忆汉字就容易了许多。

  至于汉语拼音和生字的掌握,也不在乎抄多少遍。一个生字连同音节,也就认真抄上两到三遍就可记忆了,关键的是要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  让孩子回家自己制作卡片,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生字记忆生字、复习汉语拼音的好办法。卡片让孩子自己去做,取材样式大小,随他自己的喜好,如卡纸、年画、包装盒纸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卡片,剪成桃形齿形方形等形状,只要他喜欢就好,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,还能训练和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,卡片做好了,难写的字,就由家长写,让孩子在卡片的背面注上音节,学生感觉容易写的字,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写,卡片的一边写生字,另一边写上相应的音节,这样孩子既抄了字,抄写了汉语拼音,还能拼读音节,又在玩乐中记忆了生字。同时,老师可以建议家长,把每次做好了的认读过了的卡片用个鞋盒什么的累积起来,常常可以用这些卡片和孩子做做卡片游戏。如大人说里面有个什么词,让孩子到盒子中去选,或是和孩子互猜,或是家长故意将卡片上的生字与音节读错,让孩子纠正,孩子就在这样的游戏中既掌握的生字,又掌握了音节。当然,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,用上几分钟的时间,让孩子展示自己制作的卡片,或与同桌互相认读,或是在班级讲台上,一边展示自己的卡片,一边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词组,让孩子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。这样,比纯粹地让孩子记忆音节记忆汉字,效果会好很多,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强许多的。

  如果要考察孩子对生字的记忆,我们可以经常性地用看拼音写汉字或是给汉字注音的方式进行训练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每次的量不要多,尤其是开始的时候,要让多数孩子能从这种训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。这样,孩子的记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加高涨。

  以上这些,便是我教过一年级语文之后的点滴感受。我把它记录下来,供大家分享。“到处留心皆语文,简单快乐多收获,”但愿它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,给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。

网站正在紧张开发中
欢迎关注
桑园小栈公众号
SangYuanSite
桑园小栈公众号:sangyaunsite
《教学随笔》的目录
10. 到处留心皆语文 简单快乐多收获